在孩子对“钱”尚无定义也无实质经验的状况下,以没钱为理由告诉孩子要“省一点”,孩子是知半解的。他不可以真的理解钱的价值,也就不可以真的领会“用钱”和“省钱”之间的关系。
所以,要使你的节俭教育奏效,你还要改变教育方案。既然你已经跟孩子谈到了“钱”的问题,那样就可以放开跟孩子谈谈。
1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儿来的。
让孩子了解:钱是大家通过辛苦劳动获得的,目前自家的钱是父母辛苦劳动得来的,等你长大掌握劳动的本领了,你也可以靠劳动赚得钱,而其他人的钱也是其他人辛苦劳动的成就,其他人也需要用这类钱去买他们生活所需的物品,所以随意拿其他人的钱是不应该的。在孩子认识到从其他人家拿回5角钱是不对的行为后,你可以陪同孩子一块把钱还给其他人并向人家道歉。千万不要由于感觉其他人不会在乎这5角钱而不让孩子去还钱,毕竟这涉及孩子的诚实和知错就改的问题。你假如担忧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可以事先和那位小朋友的父母交流好,向他们讲解了解孩子是由于不懂钱的起源,也尚未完全打造所有权定义的状况下拿了钱,所以请他们在孩子登门道歉的时候防止用“盗窃”等词汇,并以原谅的态度对待孩子。
2、结合生活实质教孩子了解取舍。
孩子认识钱币,并已经了解钱与购物之间的关系后,你可以进一步让孩子了解,烧钱需要合理,需要在我们的支付能力范围内。目前自家钱不多,所以需要的东西才买,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买,要省着一点花。当然,这样说教,孩子不太会了解,你可以在平常购物的时候携带孩子,让他在实质日常体验这个道理。
3、让孩子认识钱币。
带领孩子学着认识钱币,可以从认识硬币开始,依据孩子认数能力的进步再渐渐加八对5元、10元等纸币的认识。不只要让孩子了解钱币的面值,而且还应结合生活实质,让孩子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实质价值。譬如,乘公共汽车的时候,你可以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,你也可以带领孩子去逛超市,让孩子了解不同面值的钱可以买不一样的东西。